孝道感恩故事——蔡文姬为父续书

2011-07-08 |   点击量:1121

分享:
   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名士,他学识渊博,精通经史、音律、天文,又以文章、诗赋、篆刻、书法闻名于世。后来因为依附于董卓,在董卓被杀后,他也被关进监狱,后来死在狱中。临死前,他希望女儿整理自己平生的著作。
    蔡邕的女儿名叫蔡文姬,自幼好学,博学多才。一次,她听到父亲在书房里弹琴时把琴弦弹断了,就走过去说:“父亲,是不是琴的第二根弦断了?”父亲以为她是偶尔猜中,在她离开后,故意把第三根琴弦也弹断,又问女儿,结果文姬回答得一点儿不错。
    文姬对父亲十分孝顺。父亲平时写字,她就站在一旁帮父亲研墨;要是父亲生病,她就亲自煎熬汤药,日夜侍奉。
    文姬长大嫁了人,不久,丈夫去世了,她又回到了父亲身边。父亲死后,母亲一病不起,不久也去世了。文姬孤身一人,专心整理着父亲的遗著。
    不久,由于战争影响,蔡文姬不得不到处流亡。那时候,匈奴兵趁火打劫,掳掠百姓。有一天,蔡文姬碰上匈奴兵,被他们抢走。匈奴兵把她献给了匈奴的左贤王。打这以后,她就成了左贤王的夫人。
    蔡文姬忍辱在匈奴住了十二年,生下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。虽然过惯了匈奴的生活,她还是十分想念故国,经常对月弹琴,用琴声寄托对父亲的思念之情。
    公元216年,曹操统一了北方,他想起了老朋友蔡邕有个女儿还在匈奴,就派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到匈奴,要把她换回来。
    左贤王不敢违抗曹操的意志,只好让蔡文姬回去。蔡文姬能回到日夜思念的故国,继续整理父亲的遗著,当然十分愿意;但是要她离开在匈奴生下的子女,又觉得悲伤。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下,她写下了著名诗歌《胡笳十八拍》。
    十二年过去了,蔡文姬又一次回到了中原的土地上。在长安郊外父亲的墓前,她放声大哭。她在父亲的墓前发誓:“我一定遵从父亲的遗愿,整理您的遗著,否则我就真的成了不孝的女儿。”
    蔡文姬到了邺城,曹操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,就安排她嫁给一个叫董祀的都尉,还送给他们一所房子和两个奴婢。
    一天,蔡文姬前来答谢曹操。曹操问她:“听说夫人家有不少蔡邕先生的书籍文稿,现在还保存着吗?”蔡文姬感慨地说:“我父亲生前写了四千多卷书,但是经过大乱,全都散失了,不过我还能背出四百多卷。”
    曹操听到她能背出那么多,高兴地说:“夫人真是一代才女!你要把它们写出来,这可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啊!”
    后来,蔡文姬在家中悬挂起父亲的画像,花了几年时间,把她所能记住的几百卷书都默写下来,实现了父亲的遗愿。
    点评:一曲《胡笳十八拍》,涌流出一生悲苦及思父情怀。如果不是父女情深,怎能背写出四百多卷遗书?蔡文姬为父续书的故事感人至深。